习书记的青春观为新时代青年提升综合素质提供了明确指引——青年应通过树立远大志向、加强学习实践、勇于奋斗创新来应对社会发展需求。以下是我读完《
青春观》的感受。
青年应“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”,这是综合素质提升的根基。习书记年轻时(如1981年选择到基层任职)就体现了这种精神,他勉励青年“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”,并引用“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”的辩证法,强调个人理想与国家使命的结合。
我们应该学习焦裕禄精神等榜样,坚定跟党走,将人生航向与国家复兴同频共振。习总书记曾对青年说:“青年怀壮志,立功正当时,此时不搏更待何时,责任担当,舍我其谁!”这要求青年在新时代背景下,明确“为谁奋斗”的初心,避免沉溺于个人“小确幸”或“躺平”心态。
文件强调“于实处用力,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”,这是提升综合素质的核心路径。习总书记年轻时在陕北插队时“手不释卷”,通过读书(如借阅《浮士德》)和实践(如建沼气池)相结合,体现了“挤掉书本水分,获得知识干货”的理念。
具体行动:
学习方面:青年应将学习作为“首要任务”,多读经典(有字之书)和社会经验(无字之书),形成自己的见解。文件引用习总书记的寄语:“要克服浮躁之气,静下心来多读经典,多知其所以然。”
实践方面:青年应“到基层一线去,到人民身边去”,在磨砺中成长。文件以书记在正定、梁家河的经历为例,说明“禾苗在地里墩一墩,才能吃土更深、扎根更实”,鼓励青年像魏巧代表那样“到农村去”,在基层实践中提升能力。
“青春由磨砺而出彩,人生因奋斗而升华”,新时代青年需克服“惰气、暮气、邪气”,通过“自找苦吃”和“敢于做先锋”来应对社会挑战。习总书记年轻时在基层“受下罪,吃下苦”的经历(如大冷天下井干活),证明了奋斗是青春出彩的关键。
具体行动:
奋斗精神:青年应“忌急于求成”,从小事做起,以“十年磨一剑”的韧劲积累经验。文件引用习书记的话:“不要眼高手低、好高骛远”,并鼓励“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,成就有价值的人生。”
创新意识:青年作为“最富活力、最具创造性的群体”,应走在创新前列。文件以王兴兴等青年创业者为例,强调“国家的创新需要年轻一代贡献力量”,鼓励青年保持“敢为人先的锐气”,在科技革命中贡献力量。
在新时代背景下,青年提升综合素质的本质是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:以立志为魂,以学习实践为基,以奋斗创新为翼。“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、永葆青春,才能兴旺发达。”青年应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,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,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,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焕发青春光彩。